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摘要】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1.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进程,落实新课标要求,还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个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

1.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进程,落实新课标要求,还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个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面向全体就要尊重差异

每个孩子都需要关爱和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其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是尊重学生的重要表现。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丧失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各种能力也无法培养。

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学生将会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主观能动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就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

考试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充当了“过滤器”的作用,这是必须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需要这样的筛选工具,更不需要经常让学困生体验考试的失败。学习是一种繁重的劳动,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的是能力、知识存在差异的学生,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肯定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掌握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进行变通,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我在教“通分”时,制订了三层目标:学困生知道通分的意思,会通分即可;中等生要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优等生要理解公分母与分母的公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通分与约分的联系与区别。不同的目标同时出示,并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分层制订目标会使优等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中等生有动力,学困生有成就感。

2.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充分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说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分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意突破,着重新授知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时就要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思维多样性与思维提升的和谐

数学思维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表达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思维多样性呈现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数学思维活动中(以解决问题为例)我们要注意:1、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并不是一题多解。2、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不是解法的全面化。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更要注意策略的优化和提升,只有及时和适度的优化策略才能提升思维活动。4、解题策略的优化是动态的、也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个体由于思维发展阶段不同,优化的时机也不确定,简单说就是思维提升可以有先后。

3.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直观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时,就能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儿童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我课前做好了教具(硬纸做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选好这些形体的实物,上课开始将这些教具放在桌上指明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形体拿出来。这时,大家都注意的看着这个学生挑选,这个学生挑选后剩下一个圆柱形模型,我便举起这个,圆柱形模型对学生说:“请大家观察这个圆柱体有什么特征?”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然后我边口头归纳特征,边把圆柱体透视图挂在黑板上,边讲解边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当把求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由长方形秘书南极公式推导之后,我随后出一个底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型问“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吗?为什么?”学生先是一怔,稍过片刻,大家的脸上都出现了笑容

有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正方形”,我把侧面展开果真是正方形。这时学生们兴趣怏然,接着我又问:“圆柱形侧面展开就是长方或正方形吗?”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皱着眉头,苦思苦想,随即小声议论,稍停片刻问一个学生,他说:“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我追问:“你怎样想的?”他回答:“斜切”。就这样,兴趣高潮一个接一个,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当学生掌握了求侧面面积方法,我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配底制做,强化学生记忆;我把下面印有图形的硬纸发给每人一份,让学生用剪刀剪好后组成圆柱体。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学用结合,巩固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便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而学生对生活中的商品价格却是极为熟悉。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设置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做营业员和顾客,用自制的纸币进行商品交易。营业员们认真地用“元”作单位为商品标价,热情地接待顾客收钱,找钱,顾客们则高兴地选购商品,看价付钱。

在活动中,学生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还尝到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甜头。又如,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把本班的考试成绩制成统计图表,或将全校人数根据各班男女生人数制成统计图表;学习了正反比例应用题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影子原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等等。

4.数学思维训练

1.培养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是认知和求知的第一步,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就可以让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3对相同的面糊上相同颜色的纸张,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面和面之间、面和线之间的关系,并有条有理地叙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用简洁、准确的数学用语进行总结,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在教授一年级7-2=5所对应的青蛙图,笔者将图画用幻灯片放映出来,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这里有几只青蛙?跳走了几只?还剩几只?之后让学生准确地回答:“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青蛙,还剩下几只?”

2.加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图像、视频、实物、模具、语言等直观教学方法。其中,由于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等电化设备的发展,图像直观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笔者在讲解低年级减法应用题时,用抽拉式投影演示:花丛中一共有5只蝴蝶,飞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蝴蝶?让学生列式、说理:“5”表示一共的只数,“2”表示飞走的只数,“3”表示还剩的只数,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一共”、“飞走”、“还剩”的意思,并把这些词语同减法意义联系起来。用覆盖式投影演示:“妈妈采了12朵蘑菇,我又采了5朵,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通过覆盖式,形象体现“合并”的含义,增强“两数合并用加法”的观念。通过投影演示结合语言说明,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

3.培养动手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数学知识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需要是促使人类数学知识不断积累的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理应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完整的发展。

数学教学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小学数学兴趣教学数学思维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