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专家解答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专家解答今天被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77010百科网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该事情的所有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1月8日,新冠肺炎实施了B级传染病管理。关于疫情监测的数据通报和病毒变异是否会造成新一轮感染,中方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实施监测?总台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他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央视记者史迎春:全世界都在担心奥米克隆的BQ系列,然后XBB系列的变异菌株也包括在内。它们会在我国实行B类管理,开放出入境后,在我国引起第二轮感染。这是大家普遍担心的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我们也了解和跟踪国际社会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所以同时我们也监测国内疫情的毒株变异,特别是海外归国人员的毒株变异。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疫情,要看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传播的毒株在结构上有多相似,或者说它们的变异有多不同。从现在来看,因为它的变异也是奥米克隆亚型的变异,所以应该说如果马上造成这种新一轮传播的风险不会太大。

央视记者石迎春:还有一个担心,中国人口基数大,感染人口基数也大,这样就会产生新的品种,影响病毒序列或者说整个世界的病毒进程。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专家解答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优化防控策略后,在局部疫情病例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的情况下,确实存在新的变异株的可能性,我们也高度关注。因此,在乙类A管调整为乙类管的疫情监测方案中,特别提到了对新冠肺炎变异株的监测。在这一阶段,每天收集新菌株的样本并测序,以监测其变化。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们现在找到的菌株都是在国际共享平台上共享过的,也就是说国外有过报道,或者主要是从国外引入中国的。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现新的突变株。

为指导全国各地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监测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B管感染监测方案》,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及其对传播、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和检测试剂灵敏度的影响,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央视记者石迎春:很多人觉得以前疫情报告的数字和自己的感受差距很大。我们如何监测和报告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和信息?现在有没有相应的调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武汉疫情控制之后,从我们优化防控方案开始的时期,叫做严控时期。每次疫情的源头,引起感染的毒株,几乎每个感染者都是可以诊断和管理的,所以我们采取计数统计。目前,由于防控方案的调整,报告病例数与公众感知数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再实行行政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除了重点机构和重点人,采用的方法是愿意做所有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和报告的人数将大幅下降。第二个方面,感染疫情的人主要症状较轻,大部分还是在家休息调整,进行抗原检测。这部分没有列入传染病报告,导致了这样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并发布了《新冠肺炎B管感染疫情监测方案》,采用了多种监测渠道,包括住院病例报告和监测、核酸抗原检测数字统计、养老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监测、学校学生等呼吸道症状监测、部分患者检测等。我们还在全国设立了500多个流感哨点监测站。我们采取了多种统计方法综合应用,也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对疫情的发生率、流行强度、流行趋势、流行时间等做出判断,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在过去几年中,欧美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实际上都采用了这样一种统计方法,主要是通过抽样来反映总体情况。

以上就是关于【“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专家解答】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