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为何不能与病毒共存 与新冠病毒共存会怎样

现在有一些国家在尝试着与新冠病毒共存,而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动态清零”对于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这个问题,官方也作出了回应,下面大家就和今日新鲜事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官方回应为何不能与病毒共存,与新冠病毒共存会怎样。

官方回应为何不能与病毒共存

国家卫生健康委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为什么不能与病毒‘共存’,为什么付出相当多力量来坚持‘动态清零’”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作出答复。

梁万年特别说明,中国政府所施行的“动态清零”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决定的。国家的抗疫方针、抗疫策略是基于抗疫理念提出来的。

梁万年表示,基于目前对病毒特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它变异的方向、变异后的危害性变化的认识,包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我们现在并没有能力完全把病毒消灭掉,也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或者散发病例,所以“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抗疫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断,而不是消灭病毒,也不是不容许出现一例病例。阻断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发现、快速扑灭,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简单来说“动态清零”的核心是阻断疫情的持续性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形成规模性流行或者规模性疫情反弹。

“衡量一个疫情危害性大小有两个不同的视角。”梁万年解释称,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的视角是站在群体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等指标来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个体的视角来衡量。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来说,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和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在逐渐增强,所以总发病率是高的,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较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可见其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在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对于超额死亡率,即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疾病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梁万年认为,医疗资源一旦被挤兑,就会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现。

“在科学上来说,衡量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可以称之为“超额死亡”。计算方法,把今年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死了多少人,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因素外,就归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是比较高的,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梁万年解释称。

梁万年还表示,我们国家人口总数大,老年人口比例高,老年人口2.67亿,是非常大的基数,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防控的效果,我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总体较低,获得的自然免疫不强,尽管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所以如果我们放松,不“动态清零”,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导致老年人群、导致有基础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

病毒变异方面,梁万年称,现在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变异,今后向什么方向变,变异以后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没有完全办法掌握。但是有一点科学界是肯定的,这个病毒始终会变,变是它的常态。另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现有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我们近三年防控证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梁万年还提到新冠病毒的长期危害。

他表示,现在国际上,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和担忧感染新冠后的后遗症问题,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对这种情况的致病机理、最终持续时间,科学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科学上对它的后遗症、对它的有关情况是清楚的,新冠还有很大未知。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6.2030亿例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夏令时间10月13日17时35分(北京时间10月13日23时35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20301709例,累计死亡病例6540487例。1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417329例,死亡病例新增1094例。

澳大利亚研究:长期新冠症状影响不容忽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澳大利亚成年人群体中,近三分之一感染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影响不容忽视。

领衔这项研究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比德尔说,通过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成年人群体进行调查发现,89.5%的受访者有感染症状。这些有过症状的感染者平均会出现约10种症状,最常见的是疲倦。此外,约四分之三有症状者全都经历过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咳嗽、头痛等症状。

比德尔说,与新冠疫情前相比,有上述多种症状或长期新冠症状的人,更有可能报告他们的健康状况显著下降。该研究数据表明,那些症状持续数月者受到的影响相对最大。

澳大利亚医学协会主席史蒂夫罗布森日前对媒体说,澳政府进一步放松新冠防疫措施的决定为时过早,将给医护人员带来压力。“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正面临另一波新冠疫情”。

他说,此前澳大利亚境内的一波新冠疫情高峰“绝对压垮了”该国医护人员,导致医院现在要去应对大量积压的工作。如果在接下来的假期里,澳大利亚再出现一波新冠疫情将是一个坏消息,这意味着医院无法处理积压的工作。

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2500多万的澳大利亚,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例。在9月28日至10月4日,澳大利亚日均报告新增新冠病例5177例。

相关推荐